这条音频给你介绍一下李想对于竞争的看法,以及在他看来,汽车行业未来可能会有怎样的格局。
新造车公司最终胜出的胜负手会是什么?李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,跟汽车之家当年的胜出是同样路径。汽车之家当年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,是因为“比用户更懂汽车,比专家更懂消费者”;“如果我们比专家更专家,就完蛋了。”但是当时很多汽车网站,恰恰就掉到了这个过度追求专业性的坑里。
同样,新造车公司最后胜出的机会,来自于比传统汽车厂商更懂智能和软件;同时,比苹果、谷歌、腾讯、阿里、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更懂造车。做到这两点就有可能赢。相反,如果要跟雷克萨斯比怎么把汽车制造得更精致,在李想看来,就是犯了典型的战略错误。
李想不认为传统的汽车巨头,可以通过收购智能公司来补足智能和软件的短板。在他看来,智能手机的历史上,这条路径其实已经被巨头走了一遍,而且并不成功。
当年,诺基亚希望通过收购塞班操作系统来补足操作系统上的短板,最后仍然难以逃脱衰落命运。“在上一个技术里你是聪明的,但是下一个技术里并不代表你聪明。”而且,不仅智能手机行业如此,传统的纸媒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、传统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视频在线媒体、传统零售商也都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,但是,成功的非常少。
在李想看来,原因是,“当生产力变化的时候,商业模式和组织都要发生变化。在组织层面的变化,要求公司自我革命,要求你否定自己,杀掉原来的自己。”这对大部分公司而言,都难以做到。这也是为什么像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,是上一代公司管理中的标杆和佼佼者,但是到了数字时代,却有举步维艰之感。
在商业模式上,传统汽车公司的商业模式中,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,比如,一级一级的经销商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益链条。新的造车公司都希望能够直接跟用户发生联系,以便更好地收集数据,并且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即时反馈,所以,美国的特斯拉、中国的蔚来,以及车和家自身,都选择自己建立零售店直接面对用户。但是,老牌汽车巨头却都是通过经销商抵达用户。
对于汽车行业的演化格局,李想的观点是:行业的竞争效率决定行业的集中度。
互联网行业容易出现“垄断”,比如谷歌和百度在搜索领域占有绝对优势;Facebook和微信在社交网络领域拥有绝对优势;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是一样。这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效率非常高。
到了手机行业,行业集中度就没那么严重,因为手机行业的生产效率要低于互联网,产业链更复杂,生产和交付的周期也更长。所以,手机行业的第一名大概有30%到40%的市场份额,而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名会有高达80%、甚至90%的市场份额。
汽车行业的效率要再低一些,因为制造流程更复杂、供应链环节更多。汽车行业第一名的市场份额更低,在10%左右。再往下,餐饮行业就更加不集中,是典型的蚂蚁市场,餐饮行业的第一名连整个行业1%的市场份额都达不到。因为,餐饮行业严重依赖于人。总之,“很多时候决定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是行业的生产效率”。
所以,汽车行业难以出现垄断。但是,往后发展,整个行业的制造效率会变高,这会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。“汽车会出现20%市场份额的头部公司,会比今天的10%市场份额翻一倍,至于靠整合还是生产效率的提升,都有可能。”
在李想看来,大家对市场竞争的演化路径有误解,总认为是新公司把老公司的份额一口一口吃光。但真实的演变路径是,等到老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了30%左右时,接下来就会发生一个戏剧性的坍塌,老公司会把剩下的市场全都拱手相让。这一点在手机市场已经发生一次。传统手机厂商的崩塌点,就出现在2011年。2011年,也是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的时候。小米踩中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,一边是苹果已经把市场教育好了,另一边是一群传统手机厂商开始放弃这个市场,出现了巨大的需求空白。
而在中国汽车市场,李想认为,这个神奇时刻应该会发生在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投产的时间点,“那是真正的引爆点。早期靠骗骗号牌、补贴,拿的是鸡毛蒜皮的小市场。
以上就是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对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看法。
原文链接:汽车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什么,转载请注明来源!